• 回到顶部
  • 010-64972781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AI 北斗双擎驱动,打造未来城市治理新范式——从两会热点看智慧城市进阶之路

创建时间:2025-03-18
 

2025两会热点

 

 

 

 

 

 

 

2025年全国两会圆满落幕,“人工智能+”与“北斗应用”成为热议焦点。

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并首次以独立章节形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篇幅明显增加,部署也更为细化。

谈及“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时,北斗应用也再次被提及。

随着北斗时空智能落地应用场景愈加丰富,城市治理领域的相关技术突破正在成为行业典型案例。

在人工智能与北斗应用飞速发展的当下,城市治理如何借力AI与时空大数据实现精准化、人性化升级?

从顶层设计到技术落地,科技创新正重塑城市治理的底层逻辑。

两会风向:

AI与北斗共筑城市治理新底座

 

 

1

 

AI赋能治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智能”

今年两会强调“社会治理精细化”,AI正成为破解城市管理痛点的核心工具。

AI中台技术支撑的“城市大脑”已在多地落地,实现事件预警、资源调度与民生服务的智能闭环。

如深圳引入具身智能机器人和AI监控系统,建立360°全方位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通过高级视频监控系统配合人脸识别技术和行为分析算法,实时监控公共区域安全状态。

 

2

 

北斗筑基:时空大数据驱动精准治理

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能够帮助城市管理者精准掌握城市中复杂的水网、燃气等地下管网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精准预警。

燃气管网监管领域,北京市近年来持续利用北斗系统开展对燃气管网的精准检测,可以更加快速精准地排查风险点,保障重点场所,如医院、学校周边燃气设备设施的安全,减少了检修时间,提高了检修的效率及精准度。

技术融合:

时空大数据如何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1

 

源数据“一张图”:从碎片化到协同治理

整合GIS、遥感、物联网等多源数据构建的“城市安全源数据服务平台”,旨在提供全面、精准、实时的时空数据服务。

它通过整合卫星遥感、地面测量等多种数据采集手段,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高效处理、存储、分析和共享。

如应急管理领域,相关部门通过通过全要素时空信息平台,整合气象、水文、地质等多源数据,实现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应急资源的优化调度。

 

2

 

数字孪生: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判”

基于CIM(城市信息模型)与时空AI算法的城市数字孪生体,正成为灾害模拟与规划决策的新工具。

例如,雄安新区建设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数字道路智能化项目,有效避免路侧设备多部门重复建设,建设成本显著降低。

 

3

 

精准服务:从“千人一面”到“按需定制”

时空大数据驱动的居民画像技术,正在重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逻辑。

武汉通过“北斗+物联网”实现水环境智慧化监测,杭州基于人口热力分析动态调整医疗资源覆盖,均体现了“数据赋能服务”的治理理念。

未来趋势:

标准化与全域智能的突破

 

合规标准统一——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出台,数据融合标准统一化进程加速。

技术融合升级——技术层面,北斗与5G、AIoT的深度结合,正推动城市级“感知-分析-决策”闭环的构建。

AI迭代加速——随着人工智能领域向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不断进发,无论是语言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抑或是更高阶算力的颠覆性模式,均可为城市智能治理带来加持。

应用普惠——北斗时空智能将渗透至更多民生领域,如基于北斗定位的智慧农业、高精度导航的无人配送等,让城市治理更智慧、更普惠。

 

从两会热议到实践落地,AI与北斗的“双轮驱动”正在重塑城市治理范式。科技创新不再是单一工具的叠加,而是通过数据融合与场景深耕,实现城市“感知-响应-进化”的有机循环。在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智慧城市的未来图景正加速展开。

 
 

参考文献:

1. AI助力城市智能化升级 提升“精度”和“温度”. 新浪财经.

2. 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 武汉市人民政府.

3. 时空大数据驱动城市治理转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

4. 时空大数据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王家耀院士.

5. 一图读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TD/T 1073-2023》

图片来源:千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