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010-64972781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聚焦AI安全、释放北斗赋能 | 网络安全系列国标即将实施!

创建时间:2025-05-20
 

点击上方“讯腾智科” 关注我们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10号国家标准公告,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与网络安全领域多项国家标准即将正式落地实施。这是我国在AI治理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也为北斗精准时空数据服务与AI安全深度融合开辟了新赛道。

 

 

 

国标核心要点:构建AI安全“双保险”

 

 

 

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系列标准

 
 
 

语料安全:明确训练数据来源合法性要求,需建立可追溯机制并过滤违法信息;

模型安全:强制使用备案基础模型,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防范生成内容的伦理风险;

应用安全:要求针对关键基础设施、未成年人等场景设计防沉迷与透明化措施。

网络安全保险配套标准

 
 
 

风险评估规范:量化承保范围,覆盖勒索软件、数据泄露等6大类网络攻击场景;

全流程管理指南:细化投保前风险测评、保险期内动态监控、出险后应急响应等环节。

 

 

 

AI行业变革: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

 

 

 

新国标的实施将重塑行业格局

 
 
 

技术门槛升级:中小企业需强化数据合规与模型透明度,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抢占先机;

风险防控体系化:可依托标准开发定制化产品,推动业务规模化跨越;

生态协同深化:AI企业与北斗、保险机构共建“技术+数据+金融”联防联控网络。

行业规范化发展洞察

 
 
 

标准落地将加速AI技术从“可用”向“可信”进化,而北斗高精度时空数据将成为相关行业可信验证的关键机遇。

标准落地加速AI可信化进程:通过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可以规范AI系统的开发、部署和应用,从而提升其透明度、可靠性和安全性。

高精度时空数据在AI可信性验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高精度数据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场景描述和行为记录,从而帮助监管机构和用户评估AI系统的性能和风险。另一方面,高精度时空数据还能够支持AI系统的持续优化和改进。通过分析大量高质量的数据,开发者可以发现AI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并进行修复,从而提高其整体可信度。

标准化与高精度时空数据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AI系统的可信性。一方面,标准化为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规范,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合法性;另一方面,高精度时空数据为标准化提供了实际应用场景的支持,使得标准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赋能千行百业:北斗时空数据的“安全+”价值

 

 

 

数据可信溯源

 
 
 

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巡检等领域,通过厘米级定位+时间戳,确保训练数据采集位置的真实性,助力企业满足语料安全标准。

风险动态感知

 
 
 

基于北斗GIS平台构建城市安全数字孪生体,实时监测管网、电力等关键设施的异常状态,为AI模型提供风险预警数据源。

应急响应协同

 
 
 

灾害救援中,融合北斗定位与AI图像识别,实现人员调度路径优化与资源精准投送,降低保险出险损失。

 

 

 

未来展望:标准引领,生态共赢

 

 

 

技术融合加速

 
 
 

北斗时空链、区块链存证与AI模型审计深度结合,构建可信数据闭环。

服务模式创新

 
 
 

相关企业可积极探索北斗安全认证相关服务,为产业活动提供从数据采集到保险理赔的一站式合规支持。

 
 
 
 

安全是AI发展的生命线,亦是北斗赋能的新蓝海。以国家战略为指引,持续释放时空数据价值,共筑安全、智能、可持续的数字未来。

 

 

参考文献:

1.《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2.《网络安全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

3.专家观点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标准的中国方案